聯系電話:(田經理)
電話傳真: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大公館轉盤升騰怡然酒店5-4:5-5
工廠地址:重慶市潼南區桂林蔬菜基地內(石英砂工廠地址)
工廠地址:重慶市江津區雙石(鵝卵石加工地址)
庫房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西部物流園內(庫房地址)
網址 :aicanu.cn
海砂屬于國家控制的資源,通過招標獲得開采經營權的砂場并不多,廣東獲得合法海砂開采資格的企業只有20多家,現有實際開采作業活動的更僅有17家,且各砂場開采條件和出砂量均不一樣,其中一些“大玩家”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借助壟斷地位操控海砂的上游價格以獲得高額利潤,卻將下游用砂單位推入了建設成本暴漲的尷尬之中。例如承載著粵港澳進一步加深合作前景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工程,便因預算嚴重超支而被拖慢了施工進度。
海砂治理
根據相關法規,海砂價格屬于放開的市場調節價格,并不由政府定價。因而,有不少人認為,非政府定價產品可以隨便漲價,政府也不應對市場形成的價格有任何干涉。但實際上,市場經濟條件下,同類產品自由競爭形成價格當然是基本常識,但價格放開并不等于政府撒手不管。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放任自流的市場難免會產生壟斷等不正當競爭問題,從而使產品價格嚴重偏離價值。要解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天然缺陷,就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依法行政,明確職責,完善機制,優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具體到此次海砂價格事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海砂聯盟”,原本應該是同行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行業協會雛形,由于利益驅使和缺乏法律觀念,本可以規范市場秩序的行業聯盟卻演變成了違法的價格壟斷聯盟,通過不正當競爭傷害到了下游企業的利益。
在查辦海砂價格壟斷案件的過程中,借助《反價格壟斷法》這一法律武器,新更名不久的廣東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可以說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也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模式——即監管部門積極介入模糊地帶,充分運用法律法規建立市場監管體系,同時通過處罰、約談、勸誡等方式,促進企業自律,建立自我約束機制。[1]
最終,經過鐵腕治砂和后期協調,珠三角的砂企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單位簽署了穩價保供的協議,保證了重大工程的順利建設。